50分钟解决老人的“难言之隐”

作者:援滇队员耿金宏

84岁的刘爷爷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5年前,他的小腹部“多”了一个疙瘩,越来越大,淳朴而腼腆的医院看病。不过最近这疙瘩已经大鸭梨一般,不但影响到刘爷爷爬山下地,还出现了疼痛不适,不得不“硬着头皮”找医生。

我们一看,刘爷爷腹股沟的“大鸭梨”可真是巨大,而且已经“跑”到阴囊了,这一看就是个腹股沟疝,经查体和B超检查,马上就确诊了。

疝,是人身体体表异常向外突出的肿物,很多会长在人体的下腹部、会阴部,因长期体力劳动,或者长期咳嗽、便秘,导致腹腔压力大,腹腔的某些内容物就会“趁机”冲破人体薄弱区域,突出体表。人直立时,肿物突出会很明显,躺平时,会变小或消失。这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云南的偏远山区,人们长期走山路、从事体力劳动,疝就更常见了。

确诊后,我和大家一起讨论,刘爷爷已经84岁了,而且这个疝囊属于较大的阴囊疝,不治疗将继续增大,老人岁数再大下去,将来手术时机和手术难度会更加大,甚至失去手术机会。

与家属沟通病情后,一致要求手术治疗,而且也医院在上海专家的扶持下正在开展微创疝修补术,恢复快、疼痛少,恳求我们用微创手术方式。但是,84岁已属高龄,且疝囊为进入阴囊的巨大阴囊疝,手术小组讨论下来,别说微创疝修补治疗,就是传统开放式手术,难度也很大。

在上海我曾经做过一例巨大阴囊疝微创手术治疗,这样大的阴囊疝确实在临床工作中很少见。不过权衡利弊,经严格的术前评估和充分沟通后,团队还是决定微创手术。

近日,在麻醉科同仁的通力协作下,我们花了50分钟,顺利地为刘爷爷做了全腹腔镜腹膜外疝气修补术(TEP),术中几乎没有出血,3个较小的微创伤口几乎忽略不计。

术后第一天,刘爷爷笑着说几乎没啥痛,还下床自如地走了起来。第二天,刘爷爷就乐呵呵地和家人办理了出院手续,他临走时非要和我留张合影,感谢我们为他解决了纠缠5年的“难言之隐”。我们也为刘爷爷开心,祝这位淳朴的云南长者健康、高寿!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

作者:援滇队员张彩红

3月31日一早,我来到科室参加交班。交班结束时,张新梅主任邀请我参加下午的危重孕产妇演练。查房、确定手术方案、会诊患者,忙了半天,终于得空想想下午演练我要准备些什么。

医院已3周,原计划每月开展一次业务培训,不如就借着演练开展相关讲座,说干就干。演习是实践,我的讲课是理论,要将两者有机结合,学以致用,我把培训主题定为子痫前期处理。

下午4时,人员到齐,我给大家进行了45分钟的讲课培训后,紧张又生动的演练开始,我和两位主任作为考评人员全程参与。第一次演练,出现了几个小问题,我们进行分析和纠正。第二次演练就好多了,有条不紊、密切配合,很完美地“演绎”了子痫患者的抢救过程,经过大家的努力,母婴安全,下午五点半,演练结束。

不过,大家高涨的情绪可没有因为演练的结束而停止,接下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落实措施,一条条、一项项地摆在大家的面前,也装在了大家的心里。

文字I耿金宏张彩红

图片I援滇队员提供

编辑I万万

审核I胡晓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gkm.com//mjcczl/148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