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阴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外阴囊肿治疗 >> 一味能美白的中草药白芷在妇科临床中的
白芷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白芷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的根,味辛、性温,入肺、脾、胃经,色白气香,升多于降,能走表入里,善走气分,又入血分,有散风(寒)、除湿、通窍、排脓、止痛、消肿、美容之功。临床应用颇多,能治疗多种妇科疾病,且效果良好,叙述如下。
1、缺乳
李杲谓白芷“其气芳香,能通九窃”,《蒲辅周医疗经验》云:“白芷祛风为主,并能下乳”,其气味芳香,性升浮,气温力厚,功善通窍达表,故能通乳窍。产后缺乳者,可重用白芷20~30g,煎汤代茶饮或配当归、穿山甲、漏芦、通草、王不留行,并随症加减。下乳涌泉散(《医院配方》)乃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之剂,方中即有白芷。因白芷入胃经,为阳明经要药,既兼顾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可通畅阳明经经气,通经下乳,故不论虚实皆可用之。
2、乳痛及乳头皲裂
《本草经疏》云:“白芷,味辛气温无毒,其香气烈,亦芳草也。入手足阳明、足太阴,走气分,亦走血分,升多于降,阳也。性善祛风,能蚀脓,……辛香散结入血止痛,故长肌肤。芬芳而辛,故能润泽。”白芷能消肿排脓,临床上常配瓜篓、贝母、蒲公英治乳痈,以解毒散结消肿。外科常用的著名方剂仙方活命饮中白芷即取此意。乳头皲裂多发于哺乳期妇女,王氏等用生白芷10g。烘干研细末,每日3~4次涂于患处,1~3天即可痊愈。《本经》云白芷“长肌肤、润泽”,该药辛香入血、透达肌肤,故能生肌止痛、润泽肌肤,直接将药物外涂患处,使药力直达病所,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3、带下病
白芷香燥,燥以胜湿,故擅长治寒湿带下,症见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粘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白,四肢不温,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补宫丸(《医钞类编》)为温肾健脾化湿、收涩止带之剂,方中即有白芷。白芷可与乌贼骨配伍,有白芷得乌贼骨不走表而入里,乌贼骨得白芷温散寒湿力强之妙,两药共奏除湿祛邪、固涩止带之功。有热象者,加黄芩既可清内热,又可制白芷温燥之性。施今墨常用白芷配僵蚕治疗妇人带下,白芷性温气厚、芳香升散,僵蚕气味俱薄,轻浮上行,二药配伍,共奏升清止带之功。
章次公治疗子宫内膜炎所致的月经异常、带下腥臭常用白芷,随症加减,亦取其排脓除湿止带之功。《雷公炮制药性解》云白芷:“主排脓托疮,生肌长肉,通经利窍,止漏除崩”,《神农本草经》云白芷“主女人漏下赤白”,笔者体会其对于炎症所致月经异常效佳,例如急慢性子宫内膜炎表现为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带下量多腥臭,即所谓“漏下赤白”,病理改变为内膜充血、水肿、炎性渗出物,或有肉芽组织及纤维质变,即内膜“痈疮”,用白芷正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芷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
4、妇科痛症
白芷辛香散结,能入血止痛,善治各种疼痛,如经行头痛、痛经、妇人腹痛等。导师王东梅主任医师治疗经行头痛在辨证基础上恒用白芷配伍藁本、蔓荆子,疗效显著。另外还可用于产后头痛、身痛,产后气血俱虚,百节开张,卫阳不固,腠理不密,风寒湿邪易趁虚而入,留着经络,发为头身痛,白芷能和利血脉,祛风散寒除湿而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芷能够明显提高痛阈,白芷总挥发油可能通过增加中枢前阿黑皮素、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和内源性镇痛物质含量,激活内源性镇痛机制而镇痛,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中枢。
5、卵巢囊肿
中医学无“卵巢肿瘤”病名,多认为属“肠覃”、“症瘕”范畴,其病理特点为气滞血瘀、痰湿凝滞。白芷辛香散结燥湿,能走气分、入血分,故可重用白芷治疗卵巢囊肿,经验方:白芷30g、浙贝母15g、莪术15g、大青叶10g、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20g。
6、外阴白色病变
外阴瘙痒是外阴白色病变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该病发生的内在原因为肝肾不足,精虚血少;血虚风燥、脉络瘀阻为其病理机转。《日华子本草》云白芷:“治疮癣”,《雷公炮制药性解》谓白芷:“去头面及皮肤之风,除肌肉燥痒之痹”。白芷性善祛风,且入血分,可与淫羊藿、鹿衔草、补骨脂、蛇床子等配伍,水煎熏洗坐浴或制膏外涂皆可,能够有效的改善或消除瘙痒症状。
7、黄褐斑及美容
《日华子本草》谓白芷能“祛面皯疵瘕”。玉容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即用白芷等药共研末,“早晚洗面去斑容”。白芷芳香升散,能通九窍、透达肌肤,且肺主皮毛,白芷味辛入肺,有引药入经之功。故临床上治疗黄褐斑,常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用白芷。施今墨治疗黄褐斑常用白芷伍僵蚕,二药并走于上,以收祛斑美容之效。黄褐斑的发病机理复杂,其发病原因有一点已经实验证明,即由于黑色素增多形成酪氨酶是黑色素生成机制的关键性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芷能够抑制酪氨酶的活性,促进皮肤微循环。
《本草纲目》谓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是历代医家喜用的美容药,可与白僵蚕、白附子、菟丝子等共研细末调制成面膜敷面,可收柔面增白之效。白芷能温养润泽肌肤,其增白作用与其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色素在组织中过度堆积、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有关。
8、体会
有不少关于白芷药理研究的报道,但有些作用机制尚不是很确切。例如,白芷治疗外阴白斑、白癜风与黄褐斑,前二者治白,后者增白,似相互矛盾。药理研究表明白芷中线性香豆精类化合物是光敏活性物质,可使皮肤发生日光性皮炎,使皮肤变红、增厚及色素沉着。可能白芷对黑色素细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特殊条件(酊剂、紫外线照射)下能促进黑色素细胞的生成,常法使用则抑制其过度生成。临床观察证明,治疗外阴白斑,痒痛症状可除,皮损改变难复,因此使用白芷主要取其祛风止痒之功。白芷下乳机理可能与调节泌乳素分泌有关。白芷一味多用,但其性温燥而发散,主治虽多,能伤气血,故临床应用注意配伍佐翩,凡阴虚血热者忌服。《雷公炮制药性解》云:“当归为使,恶旋覆花。”白芷的主要成分为白芷毒素,其次为挥发油、白芷酸等。药理研究表明,大量白芷毒素能引起强直性间歇性痉挛、惊厥,继则全身麻痹。临床上服用白芷所引起的中毒反应为:恶心、呕吐、头晕、心慌、惊厥、血压升高等。因此,白芷不可长期大剂量内服。另外,据报道因采挖白芷,人中就有人患接触性皮炎,因此,过敏体质者外敷应慎用。
参考文献:
王丽霞,王聪,单味白芷外用治疗乳头皲裂,河南中医,,17(2):
吕景山,施今墨对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朱良春,章次公医术经验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聂红,沈映君,白芷总挥发油对疼痛模型大鼠的β-内啡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氧化氮及前阿黑皮索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7(9):~
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徐细维,沈鹏,重用白芷治疗卵巢囊肿,中医杂志,,41(7):
尚靖,敖秉臣,刘文丽等,七种增白中药在体外对酪氨酶的影响,中国药学杂志,,30(11):~
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丁涛,中草药不良反应及防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9~90
文章来源:蔡平平,张萌,仇华,白芷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中医药学报,年
版权申明:
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提示:
1、资料是有偿购买的,知识是无偿分享的,欣赏此文欢迎点赞和分享哟。给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gkm.com//mjcczl/1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