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阴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外阴囊肿治疗 >> 大雪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多饮水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起居养生应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冬属阴,注意保暖,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大雪节气,人们应注意风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头部和脚部。注意精神调养,大雪时节容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多做运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好方法。降大雪甚至暴雪:大雪节气常在12月7日前后到来,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最低温度降到0℃以下:大雪节气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大雪之后往往会有比较大的降水量,雪下得大而且降雪的范围广。大雪之后北方的气温普遍降到0℃以下,寒气袭人,进入隆冬。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冬季,早晨天气寒冷,血管和神经受到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从而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一夜睡眠后,身体里的水分减少,增加了血黏度,使血压升高。人体热量散失多: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糖类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了人体热量散失过多。进补前,先养脾胃:大雪时节,积雪冰封,万物闭藏,阳气潜伏,是人体进补的大好时节,但应注意养宜适度、养勿过偏。古曰“秋冬养阴”,阳虚患者,冬季温补阳气的同时,也应注重养阴,补充人体的阴精。阴精的充沛,也有利于阳气的生长。同时对冬不受补的人,要注意应在进补前先调理脾胃。寒冬保暖防疾病: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备好急救药品。值得一提的是,南方此时正值季节转换,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是中风易发作的时节,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的中风高危人群,以及曾中风已愈的人群,都要时刻警惕中风。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要放松心情,防伤肾:肾主前后二阴,肾藏精充于脑。大小便和神志的相关改变,一定程度的惊恐,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因为当人体警觉时,可以避免机体遭到一些危险和伤害。但过度恐惧会伤及肾气,使肾气下陷。儿童二便失禁多见,成年人如无明显肾虚而出现遗精、滑精等肾亏表现时,多与受到恐惧等因素相关。冬季的神养,主要是藏神,以使志伏。寒冷的冬天,阳气潜藏,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这也决定冬季养生重点在于“藏”。也就是人们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温热补益:天气越来越寒冷了,在寒冷的天气中选择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来调节日常饮食,以此来达到强身健体和暖身御寒的目的。可选择羊肉、牛肉、鸡肉、虾仁、桂圆、红枣等,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尤其有益。养阳滋阴以达阴阳平衡:冬气寒,主张进热食,并给予温补阳气类膳食。但同时还应以保阴潜阳为原则,为使“阴平阳秘”,防治上火,冬季宜配食鳖、龟、鸭、鹅、藕、黑木耳等护阴之品,尤其是一些体弱多病、精气亏损的中老年人,以求阴阳平衡。另外,每天还应补充水果,多吃柚子、苹果等生津类水果,对抵御冬季干燥有好处。饮食荤素搭配:冬天是进补的季节,而过量吃油腻食物,往往又会产生内热,出现痤疮、烦躁和便秘等症状,这就具备患流感的内部环境。而辛辣食物又可加重内热,稍不注意即可外感风寒。所以,饮食要合理,蔬菜水果要多吃,如大白菜、萝卜、香蕉、梨和苹果等。还可以采用食疗方法,如每天喝梨水,就可以防止天气干燥所致的口干、咽干,又有润肺止咳的功效;还可以煮萝卜水,以白萝卜为好,有理气健脾、清热利尿的作用,也可以促进消化防流感。进食不宜过饱:冬季饮食摄入量相对增加,但是活动量相对减少,吃得过饱容易造成气血运行不畅。因此,晚餐要适当控制,饭后要适当活动一下。若有腹胀时,可以自己按摩腹部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免积食,日久便秘等。“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是指冬季人们不要扰动阳气,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的温热;迟起以养阴气,待日出而起,可躲避严寒,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达到阴平阳秘,为春天做好准备。冬天要去户外活动,需等到太阳出来,但也不要过分受热,使阳气藏而不泄。注意胸腹部保暖:冬天风寒侵入人体,往往首当其冲的就是胸腹。胸腹部受寒之后,容易折伤体内阳气,从而引发心脏病。此外,还可以诱发胃肠病。所以,胸腹部保暖是不容忽视的环节。泡脚胜吃补药:肾是人的根本,控制人的生长、发育、衰老,而足少阴肾经行走于足底。脚是人体经脉汇集处之一,人体12条正经中有足三阳经终止于足,足三阴经起始于足,分布于脚部的经络穴位有60多个。所以脚对于全身的保养是非常重要的。用中药泡脚,不但可以促进腿部及下肢的血液循环,降低肌肉张力,缓解肌肉紧张,对消除全身疲劳和改善睡眠也大有好处。感冒时可在热水中加食盐约50克,50—70克生姜。泡脚时,先把脚放在热气上熏,待水温下降后再将双脚浸泡在水中互相搓擦,水凉时可续加热水2—3次,泡至全身微微汗出,待水尚温时及时擦干脚部即可。肾为水火之脏,内藏元阴元阳。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为生殖发育之源;肾主津液,调节体内水液平衡;肾主骨生髓,使骨骼健壮、精力充沛。元阳即肾阳,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生化作用;元阴即肾阴,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各个脏腑器官组织起着滋润、滋养作用。肾阴肾阳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以维持人体生理上的动态平衡。如果这一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肾的阴阳失调,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大雪节气,气温骤降,寒气增加,寒为阴邪,人体受外界影响,阴气也相应增加,伤及人体的阳气。因此,大雪时节应注意御寒,防止寒气伤肾。推荐大雪养生菜老姜枸杞炖羊肉:取羊肉克,老姜1块,枸杞子20克,盐6克,醋、料酒各20毫升,植物油适量。羊肉洗净切块,倒入沸水中加醋,焯烫去腥,捞起;老姜不去皮刷净后,拍裂。炒锅加热放入植物油,爆香姜块,下羊肉块拌炒,续入8碗水和料酒,加枸杞子煮沸,改小火慢炖约1小时。待肉熟烂,加盐调味即可。此菜滋补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