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癜风比较出名的医院 http://m.39.net/news/a_6314286.html

经常有人会说,气血亏虚吃点补气血的不就好了吗?如果事情就这么简单的话,那就不应该有气血亏虚的人。因为我们这个时代首先是食品补品泛滥的时代。

生活中鸡鸭鱼肉,中药的补品,西药的补品,各种营养补充剂都太多太多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吃了这么多东西却还有气血亏虚的现象,说明问题不在这,那问题到底在哪呢?

1

现代人的问题是大脑用过度了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对人体气血消耗最大的首先是情绪。起心动念,谋虑也好,忧思也好,生气也好,烦恼也好,都在消耗气血。现代人的问题是大脑用过度了。我们都知道,僧道修行之人多无病且高寿,你见过修行人吃鸡鸭鱼肉的吗?不但不吃,和尚吃素,道士辟谷,从这一点就可以反证,世人靠吃补品吃营养去增长气血乃是迷途。

营养可能成为身体的垃圾

修行人修什么?修的是心,是静心的法门,六根清净,逍遥尘外,说到底是一个减字。营养过剩也会偷走我们的气血。摄入超过人体所需的营养,人体就要把这些营养垃圾清除掉。好比拿进来一样东西要费力气,搬走一样东西也同样要费力气。

生活中的垃圾需要集中焚烧,人体的上火多数也是营养垃圾的焚烧。有人会说,我吃了肉进了补之后,身上有劲儿,精神也旺盛。其实这个劲儿可能只是被虚火顶着,天天进补,去查身体,查出一身病的多的是,还气血亏虚的也多的是。

在临床的时候,如果病人的脉象是气血亏虚,精神却很亢盛,称之为逆症,这样的病是不好治的,如果是感觉精神不好,想睡觉,这样的病为顺,好治。古中医补气血首先不是去下补药,是调平衡理循环,阴阳平衡了,循环通畅了气血自己就会生长。

快节奏的生活消耗气血

现在什么都快,人们说话语速越来越快,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快,电影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快就要剧烈地消耗能量。

人类的趋势注定是会越来越快的,因为工具在发展,技术在发展,但是我们的身体跟得上吗?我们的气血功能跟得上吗?所以应该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这才是一种蓄积能量的状态,才能够把气血养回来。

追求刺激也是消耗气血的。什么叫刺激?就是瞬间点燃能量,让自己兴奋起来。比方说,喜欢吃麻辣、打麻将、打游戏、炒股票,饮料喝冰的,这些做法都是日常寻求刺激的行为,极大地透支人体库存的元气。

2

到底怎么补气血呢?

中医讲气血,中医认为五脏不安就会导致:心肾不交,肝火郁结,脾胃虚弱,血不足,痰热上扰等五行失守,继而导致:失眠,多梦,易惊醒,耳鸣,心慌气短,胃胀,便溏,盗汗,湿热郁结,痰湿不化,肝气郁结,月经不调,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等五脏相关症状,调理首要也不在于病急乱投医,一股脑的,出现什么就改善什么的单一调理,需追根溯源、五行同调,方可事半功倍。

“补”其实就是“养”

其实“补”字,在中医理论中的解释并非是补药也非是补品,而是一种概念,就是固摄。就是将自身的精气神与气血能量固摄住,保持动力,保存自身现有的能量和实力,不无谓的失散。固摄方法得当,保存自身的现有的能量,帮助自己平衡阴阳,疏导血脉,就是补就是养。

而饮食无度、夜夜笙歌,淫欲无度,每天都吃补品补药,就像服用兴奋剂一样,给身体多一些外力刺激而已。自身的机体已经难以平衡阴阳,也无法固摄能量,在消耗完自身先天的元气与精气后,就会大病不起,或是暴病而亡。

长寿之道很简单

补养气血、固摄能量与保持动力不是说靠吃补药和补品能办得到的。那么怎样补养气血固摄能量呢?减少思虑,清淡适量的饮食,再有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就好,此四条就是最好的方法。

可现在的人不喜欢听这些话,喜欢奇技淫巧,比方说又出了什么新药,又有什么新的养生方法,这也是世道人心机巧太过所致。这个问题古来有之,当年乾隆皇帝请一个百岁老寿星来请教长寿之道,老寿星说的也是这些。乾隆不悦,说这些三岁小孩都知道。老寿星的回答是:八十岁老翁也不一定做得到。

人要有气血,说到底是脾胃功能要好。怎么样才能健脾胃呢?有人说吃健脾的药。但是如果药就能健脾的话,那就太简单了,吃药就好了。其实,最好的健脾胃的药是运动。脾主肌肉,肌肉有消耗有缺乏,脾胃功能才会增长,这是人体自然之作为,药物的外力作用是没有这么大的效果的。运动的最佳状态是运动到身上发热微汗,而大汗出反而会消耗气血。

3

到底如何进补?

经常有人问关于进补的问题,比如,该吃什么样的补药?每天该进食多少肉类?该补充多少维生素蛋白质?该如何选择营养品?此类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家们也说法不一。在这里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一下。

富贵病须节制

人一到中年,病就多了起来,其中又以肝病、心血管病、肿瘤为常见。肝病常见:肝硬化、脂肪肝、肝结石、肝囊肿、肝肿瘤;心血管病常见:房颤、栓塞梗阻、血液粘稠、高血压、脑梗;肿瘤更是五花八门。此类疾病,可以统称为富养型疾病,俗称富贵病。

预防和辅助解决方案很简单:多运动、七分饱、全素食。很多朋友听到这样的建议,一开始会抵触。因为他们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是:要想健康,就要给身体补充各种营养,需要进食各种补品。本来身体就不好,好不容易补充点营养,怎么能吃素呢?那不是前功尽弃吗?其实这不是前功尽弃,这是及早回头。

大家应该也发现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各种慢性类的大病反而越来越多了,这是为什么?中医界有一句老话叫“穰年多疾”,意思是丰收之年生病的反而多。这点值得反思。有些人接受了我的建议,践行少食多动的原则,类似心血管病、肝病便有很大的好转,甚至不药而愈;中国几千年的经验和智慧,亦是提倡“三分饥、三分寒”才能健康。

大病后应清淡饮食

古代的贵族,大病之后的调理方法不是进补,而是清淡饮食。因为人此时脾胃虚弱,身体代谢能力比较弱,多食不但不吸收,反而添病。

比如《红楼梦》里,贾宝玉病后的调理便是连续吃了半个月的清粥小菜,而非进补。同理,老年人也是如此,身体处于衰老状态,生理机能退化,所消耗的能量少了,所需的营养也少,所以需要吃清淡和少吃一点。此谓顺其自然。病人和老人盲目进补会造成许多问题,临床上尤为多见。

从人体生理而言,一切不该有的,或者多余的东西皆可致病,多余的营养自然也可以成为致病因。所以有句俗话说,病是吃出来的。当然,如果一个人长期得不到正常的饮食,比如说常年减肥,或生活极其清苦吃不饱,这样的人是可以吃些好的来进补的。但这样的人是极少数的,就如今的情况而言,大多数人并不适宜进补。缺乏才需要补,营养富集了就需要清解。而不是一提进补就觉得是对的。

怎么判断身体是否处于能量富集的状态呢?

以下这些现象,具备其中一条,就说明身体可能已经处于能量富集的状态了:

一、脸上看上去粗糙不干净,或长横肉。

二、经常有心烦的状况。

三、头发和面部易出油。

四、易磨牙、打鼾、说梦话、鼻息粗重。

五、经常感觉想喝水,喝了却又不解渴;或者口有燥渴,但又喝不下太多水。

六、大便黏腻,胃腹部胀满。

七、经常感觉午后乏力,不休息一会下午就很难受。

如果具备以上其中一条,那么建议减少饮食摄入,饮食尽量清淡、素食。到底该如何进补?对于很多人来说,素食减食便是进补。

素材来源:崆峒养生汇、大医本草堂、寻医问药

近期精彩???

好困困困困困困......“五月病”知多少

荔枝吃不对会得”荔枝病“吗?

年5月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gkm.com//mjccby/138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