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阴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外阴囊肿症状 >> 产后风月子病的症状及发病原因,国
1.什么叫产后风?
产后风,又叫“月子病”。又称月劳病即(月家痨、月中伤、干耳病),妇女在分娩、引产、剖宫、流产后因受寒、受气及过性生活留下的疾病,每人的体质不同,表现的症状不同,如:胃胀满、食欲减退、四肢无力、浮肿、消化不好、贫血、心烦、心慌、长期腹泻、小腹疼痛、有的小腹有结块、身体逐渐消瘦等,病情的轻重及症状出现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满月后病情出现,有的数年后病情出现。
产后风(月子病)发病过程:
初期一旦染病,就会导致伤口感染、瘀积子宫内膜增生,功能性出血等诸多病菌繁殖,经久难治;中期常以贫血、心烦、心慌、心累、气促、食欲减退、四肢无力、眼脸、下肢浮肿、小腹胀痛、子宫内膜、宫颈、附件经常发炎、浆膜囊肿;后期小腹出现时聚时散大小不等的包块,如包块坚牢不软、不运、脾肾衰竭、腹泄不止;晚期严重贫血,体重极度减轻或全身浮肿,心肾衰竭而死亡。
2、产后风(月子病)的主要症状
(1)全身关节,手,脚,腰,肩膀,脚底有酸疼,麻木,怕冷,发冷,有沉、累的感觉。
(2)产后出现小腹胀气,鼓气,微疼的感觉。
(3)经常表现出头痛、晕,或怕冷,尤其夏天还是觉得小腿或胳膊或后背冷嗖嗖,夏天还穿着双层裤子,不能穿裙子或单裤子;根本不能在有空调的环境下工作或停留,觉得有冷风冰着骨头的感觉;严重的病人,夏天晚上睡觉还盖着棉被子,还觉得冷,经常冒汗或大汗淋漓。
(4)眼睛不舒服,怕风,流泪,眼皮感觉沉、累、困。如果在坐月子期间哭过,或看多了电视和书就很容易出现这种症状。
(4)眼睛不舒服,怕风,流泪,眼皮感觉沉、累、困(如果在坐月子期间哭过,或看多了电视和书就很容易出现这种症状)。
(5)脾气比以前更烦躁,容易发火,时常心里都好象有一股莫名的火想发出来,不能自控。
(6)心跳比以前更快,怕惊吓,有心慌的感觉。稍微严重些的病人还会出现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对生活失去信心,凝神凝鬼的现象出现。(这是典型的产后忧郁,主要是在坐月子期间心情不是很好,生气,心烦,不顺心等所致)。
(7)月经不调,有带团,带黑,带白现象,时间和量不太正常,稍微严重的还会出现闭经。
(8)脸色偏黄,记忆力以及性生活明显下降,成天没精神,有的还会出现失眠多梦,饮食不佳,大小便异常(小便失禁或大便秘结)等现象。
3、产后风(月子病)的发病原因
妇女分娩、流产、刮宫、引产后,子宫内膜肌肉层、浆膜层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一般要6―7个星期才能彻底恢复。
在此期间,夫妻同房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祖国医学认为产后“百脉空虚”腠理不固,营卫不和,加之产时失血过多,阴血亏损,亦有瘀血内阻,“败血为病”之隐患。气血亏损、体质虚弱、免疫力减退。受伤的子宫一般在2至3周内瘀血应完全排尽,6至7周内才能彻底恢复。在此期间男女同房性生活一旦性兴奋子宫就会痉挛、收缩、扩张,导致不足的元气更加耗损,未恢复的子宫进一步受伤、出血、瘀积、瘀气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轻者终身患病,重者病情延续多年。
其次主要的原因是筋骨腠理大开,身体虚弱,内外空疏而不慎风寒侵入。在“坐月子”的身体恢复期,筋骨腠理合闭,使风寒包入体内,也是月子产后风难治的原因。现代医学认为分娩后,产妇的子宫颈、阴道和外阴都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是子宫腔内胎盘附着处不可避免地要留下一个较大的创面,失血过多或容易感染;或由于某些异常的妊娠和分娩情况,如贫血、早破膜、产后出血或剖腹产等,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部分女性引起产褥感染,之后身体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
中医对于“产后风”的治疗有独特的理论与方法。
中医的理论认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中医将之概括为“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其中,寒为“六淫”之首,寒邪入侵引发的疾病,比较难治且在冬季加重。
中医认为寒邪类疾病适合在夏季治疗,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治愈疾病。
久治不愈的“产后风(月子病)”这个难治的顽疾,在夏天治疗是最好的时机,千万不可错过。
尤其夏天的炎热环境中,反而觉得小腿或胳膊凉嗖嗖,似乎有冷风一直在吹,或在空调开启的情况下感觉到小腿或胳膊或背部冷嗖嗖,都要引起重视。夏天是治疗的最佳时间,耽误一年就会拖延一年,病情就会加重,治愈就会越来越难。
4、国药瑰宝“大风丸”治疗产后风的理论与疗程
“大风丸”中独活、苍术,为辛、苦、温之品,其辛主祛风,苦能燥湿,温可散寒。二者皆可祛风除湿,通利关节。其中独活善祛外湿,苍术健脾善祛内湿,二药相合,能散一身内外之湿,通利关节而止痹痛。木瓜善治腰脚疼痛重者,筋脉拘挛,不能转动。痹症日久,常见肝肾两虚,气血不足,用当归、白芍、木耳祛风活血,补而不滞。牛膝、杜仲能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桔梗能引药上行,牛膝可引血下行,一上一下,使药物通达全身,起到驱邪外出目的。纵观全方,以祛风寒湿邪为主,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驱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达到舒筋活血,补虚祛风之功效。
大风丸(水丸)的外观
服用方法
淡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袋(9克),一日2次,连续用药30天后疼痛或麻木等症状会逐渐消失。之后根据病情继续巩固用药60-90天。
发病时间长或病情严重的病人,前15天的药量可加大,即一次二袋(18克),一日二次。部分服药之后还会感觉到疼痛加重,这是药物的活血化瘀作用,麻木的神经变得敏感,进而痛感灵敏。继续服药,疼痛等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5、国药瑰宝“大风丸”临床应用特点:
多年用药记载:大风丸具有舒筋活血、开窍祛风、补虚养壮之功效。专治男女老幼四肢麻木、腰腿酸痛、半身不遂、遍身肿痛、胎前产后各种风症。尤其产后风、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疗效。对腰腿疼痛、脚痛、左瘫、右痪、筋骨酸困、筋脉拘挛或聚成块、鹤膝风患者,坚持用黄酒送服,效果更好。
目前临床用药观察与随访中,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或接近限度值;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患者,血压、血脂粘度也趋向正常或正常。
中华老字号万镒堂的“大风丸”堂票内容摘录:
“...遵祖精制大风丸专治男妇腰腿疼痛、四肢麻木,一切风症如:男子阴阳不足、下部虚寒;妇人赤白带下、胎前产后风症。服此丸药,其效如神。若有十年在床腰腿病症,不能下地,服之即能痊愈。...但此药服至半月,较前还得重疼,数日以后渐服渐愈,即获奇功。...”
部分服用者反馈:
部分使用“大风丸”者认为自己病情重且发病时间长,将服用量增加到一次二袋,一日二次,或一日三次,一次一袋。服药10~15天后就出现“万镒堂票”上所说的“但此药服至半月,较前还得重疼,数日以后渐服渐愈,即获奇功。...”。继续观察年国药瑰宝的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