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7岁,因发现颈部包块2天,增大伴疼痛1天于年01月25日09:30入院。

现病史:患者自诉近无明显诱因,突发颈部正中有一小包块,局部无明显不适。约鸡蛋大小,吞咽时疼痛明显,表皮无破溃,局部无流脓、溢液,无明显呼吸困难。遂来我院就诊,门诊行颈部彩超检查提示:舌根部及颈前区所见,考虑舌根部囊性包块经窦道向下延伸至甲状软骨前方、及颈前带状肌内,建议进一步检查。故门诊以“甲状舌管囊肿”收住院。患者起病以来,精神、睡眠、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体力、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年我院行甲状腺囊肿切除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及国外旅居史,否认新冠肺炎接触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查体:体温36.9℃,脉搏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83mmHg;专科情况:颈部正中可见局限性隆起,约3CM*2CM大小,界限尚清,触软,压痛明显,表面皮肤轻度充血,皮温略高,周围未见明显瘘管口,胸骨上窝气管正中可见一纵行手术疤痕。咽部粘膜无明显充血,双侧扁桃体无明显肿大,会厌及双侧声带未见明显异常。

超声表现:

舌根部可见一囊性包块、甲状软骨前方和颈前带状肌内亦可见一不规则囊性包块,两者在舌骨水平通过直径约0.15cm细管道相通。CDFI:上述囊性包块内未见彩色血流信号。

临床医师以10mL注射器在波动感最明显位置穿刺,抽出大量白褐色脓液,取部分脓液送检,再以血管钳扩大穿刺口、探查脓腔,充分引流脓液,再以双氧水及活力碘冲洗脓腔,见无明显脓性液体流出后以纱布包扎。操作过程中患者未诉不适。

临床根据病史情况及各项检查结果来看,包块突然增大、疼痛考虑囊肿破裂并感染所致

手术经过:

1、患者全麻成功后,取仰卧位,垫肩充分暴露术区,常规消毒铺巾。

2、用美蓝注射液沿囊肿引流口注入示踪囊肿,用手术刀沿囊肿周边梭形切开皮肤,用电刀切开皮下组织,沿囊壁周围切开周围组织。

3、再在颈部舌骨处皮肤取第二横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至舌骨体下缘,用电刀切开舌骨膜及其附着肌肉,用骨剪剪断舌骨中1/3,将囊肿及舌骨体中段一并切除,用双极电凝局部止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术腔,见无活动性出血、渗血后分层缝合术腔,置负压引流管,局部轻压包扎。结束手术。

手术病理:甲舌囊肿伴感染、窦道形成

讨论:

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先天发育性疾病,在胎儿胚胎早期甲状腺发育过程中,胚胎发育到第6周时,甲状舌管应自行消失,如甲状舌管不消失而遗留在颈部,其管内残存上皮分泌物聚积从而形成先天性甲状舌管囊肿。因囊肿可通过舌盲孔与口腔相通,可形成甲状舌管瘘(口腔内),也可因继发感染而在颈部形成甲状舌管瘘(颈部)。

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1~10岁的儿童,也可见于成年人。囊肿发生于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上下部为最常见,通常把发生在舌骨上的囊肿称为"甲状舌骨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生长缓慢,呈圆形,一般位于颈正中部位,有时微偏一侧,质软,周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若囊肿位于舌骨下,囊肿可随吞咽和伸舌上下移动。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一般根据发病部位和随吞咽移动即可作出,有时可行穿刺、彩超、造影和CT等辅助诊断。

甲状舌管囊肿只能行手术治疗,甲状舌管瘘如长期不治,还可能发生癌变,因此必须手术切底切除。甲状舌管囊肿(瘘)手术治疗减少复发的关键要点有以下3点:

1)完整切除囊肿或瘘管;

2)将囊肿或瘘管连接(粘连)的舌骨中段完整切除;

3)在舌骨上方向上切除与其相邻的肌肉,直达舌盲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gkm.com//mjcczz/147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