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阴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外阴囊肿治疗 >> 中年妇女的痛外阴上皮内瘤变
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指与HPV感染相关的临床和病理改变,或有进展为浸润癌潜在风险的局限于外阴鳞状上皮的一组病变。多见于45岁左右的妇女,近年来VIN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尤其在年轻女性中有增加趋势。
分类:
1、根据诱发因素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常见于年轻患者;
另一类为非HPV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无皮肤黏膜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中老年患者。
2、年WHO女性生殖器肿瘤分类将VIN分为3类:
a.LSIL:以往称为普通型VIN1、轻度不典型增生、不典型挖空细胞等,包括外阴扁平湿疣或HPV一过性感染反应等,并非癌前病变,与低危和高危型HPV感染均相关,多见于年轻女性,超过30%的病例合并下生殖道其他部位上皮内病变,尤其是宫颈。此种类型进展为浸润癌的风险较低。
b.HSIL:即以往的VIN2(中度不典型增生)、VIN3(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鲍文病、鲍文样不典型增生等。与HPV持续性感染及HPV持续性感染高危因素,如吸烟、免疫抑制等有关,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绝大部分为HPV16型感染所致,若不治疗进展为浸润癌的风险很高。
c.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以往称为分化型VIN、单纯性原位癌。该种类型与外阴皮肤疾病如硬化性苔藓、扁平苔藓等相关,有时伴有角化性鳞癌,其发生与HPV感染无关,可能系p53突变所致,多见于老年女性,进展为浸润癌风险尚不清楚,但一经发生,常在半年内进展为浸润癌。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多表现为长时间外阴瘙痒、皮肤破损及溃疡。也可表现为外阴出血、分泌物过多、排尿困难、外阴疼痛等。VIN继续进展为外阴癌后则主要表现为外阴肿块或瘤块,可呈溃疡状、白斑、多肉或疣。
诊断方法:
确诊VIN需依据病理学检查,对任何可疑病灶应作多点活组织病理检查,也可在阴道镜下定点活检。取材时应注意避免遗漏浸润癌,采用局部涂抹3%~5%醋酸或1%甲苯胺蓝有助于提高病灶活检的准确率。生殖道HPV感染可协助诊断之。
治疗方法:
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病灶,缓解症状,阻断浸润癌的发生。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激光、药物或光动力治疗等。具体方式如下:
1.LSIL:若无明显症状可暂不予以治疗,定期随访。有症状者可局部用药治疗,激光治疗适用于病灶广泛的年轻患者。目前临床证据表明,5%咪喹莫特局部用药可有效治疗外阴LSIL,用法:每周3次,涂于患处,连续用药12~20周,并每4~6周行阴道镜检查评估药效。激光治疗可用于单发、多发或片状病灶的治疗,其复发风险高于手术切除。进行激光治疗时应选择合适的功率密度~W/cm2,避免深部灼伤。治疗前可先行阴道镜辅助确定病变边缘,治疗范围应包括病变边缘0.5~1cm的正常皮肤,同时破坏整个上皮层细胞。在阴毛被覆区,激光治疗应破坏毛囊,并穿透皮下脂肪层(3mm)以上。在非阴毛被覆区,激光治疗应穿透真皮层(2mm)以上。
2.HSIL:病灶局限的病变可采用病灶局部表浅切除术(不考虑恶变者),切缘超过病灶外至少0.5cm;较大融合性病灶或病灶较广泛或为多灶性,尤其疑为浸润癌时,可考虑行外阴皮肤切除术,同时应避免损伤周围脏器,如阴蒂、尿道、肛门等,并应尽量避免损伤性功能。
3.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由于病灶会迅速发展为浸润癌,需要彻底切除病灶,老年、病灶广泛的患者可采用单纯外阴切除术。
预后及随访:
各类外阴上皮内瘤变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复发率,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高级别病变、切缘阳性、持续HPV感染等。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9%~50%不等,切缘阳性患者复发率最高,采用手术治疗者复发率较低。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初始治疗后应每6个月复查一次,直至一年,之后每年随诊。
?
「有用就扩散」
来源|好医师[ID:haoyishi]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这个相亲经历,和那个标题为《关于我3月的一次相亲。》几乎一模一样,可能稍微比他好一点点。
本人今年25,今年大年初3,我妈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妹子,23岁。没有媒人,是街坊也是她的嫂子直接带到我家里面来的。(她跟她嫂子关系特别好)妹子特别害羞,在我家见面全程躲在她嫂子旁边,我根本看不到她的长相,身材很廋,那种病态的廋,(后来才知道cm,35KG)。然后聊了几句,让我们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gkm.com//mjcczl/14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