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医,许多人都会想到阴阳、五行,但五行到底是什么?怎么指导临床呢?

五行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著名历史学家庞朴认为,“阴阳五行弥漫于意识的各个领域,深嵌到生活的一切方面。如果不明白阴阳五行图式,几乎就无法理解中国的文化。”五行成为深入中华民族灵魂的文化符号。

木曰曲直

曲就是弯曲,直就是伸直,曲直所描述的是树木生长的状态。种子发芽、树木生长,都是从曲到直的过程,代表了条达、条畅,这其中蕴含了巨大的力量。因此,将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生生不息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归属于木一类。

火曰炎上

炎代表了热,上代表了方向,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点。因此,具有温热、升腾、茂盛作用的事物,都属于火。

土爰稼穑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土地是种植粮食、孕育万物、受纳一切事物的地方。因此,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的事物,都归结于土。

金曰从革

革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中,是指用刀剥下兽皮,也就是把皮所附着的其他不用的部分清除掉。后来革字直接表示被剥下来的兽皮,皮革以及由革组成的汉字,比如鞭、鞋等都是运用了革的这个意思。而“从革”就是将那些具有清洁、肃降、肃杀作用的事物,都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的特点是滋润、向下,而由其引申的寒冷、潮湿、下降、闭藏,也被定为这一类物质的属性。

木、火、土、金、水在五行中摆脱了其单纯的属性,成为五类事物的代表。这种思维形态,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获得了更典型、更充分、更淋漓尽致的表达。

五行与中医已经“认识”两千多年了

春秋时期,中医就将五行学说引入到了中医的体系中,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五行学说与阴阳、精气学说一同成为了中医理论体系框架中的核心观念。

以木来说,春季草木开始萌芽,大自然一派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之象。从人体来看,肝脏也与树木枝条一样,喜欢条达舒畅;而临床上肝胆疾病常会影响到眼睛,或出现一些如同风吹树枝的震颤、麻木状态。把这些与自然现象联系起来,就把肝、胆、目等器官与春、风、青色等归为一类了,形成了一个系统。进而用木的生发、条达舒畅等特点来说明肝的特点。

同理,心主血脉,主藏神,心阳可以温煦机体,具有温暖向上的特性,所以中医用火来表示心的特点;脾主运化,负责将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物质,和土的稼穑特点类似,所以就用土来表示中医脾的特点;肺主宣发肃降,和金清洁、肃降的特点类似,所以就用金来表示中医肺的特点;肾主水、主藏精,司二阴,负责大小便的排泄,因此就用水的润下来说明中医肾的特点。

随之而来,属于心的小肠、血脉、舌,与脾相合的胃、肌肉、口唇,与肺相合的大肠、皮毛、鼻,与肾相合的膀胱、骨、耳、二阴等等,都通过推演的方法分别归属于各自的一行。

只有脏腑之间平和、平衡,人才会健康。

中医五行学说,除了将人体按照五行分类外,还运用了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阐明脏腑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将其用于临床治疗。比如滋养肾来养肝,滋养肺来补肾,补脾益肺,就是利用了五行相生中的"水生木,金生水,土生金"的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有人因工作忙碌或是情绪不佳,出现恶心、呕吐或者消化不良等现象;在临床中,可以看到病位在肝的患者,常常会出现腹胀、腹痛、纳呆、腹泻、便溏、乏力等脾虚的症状;在现代医学中,慢性肝病不能康复,可演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继则出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等,这些可以用五行中的乘侮关系,木太过于克伐土来解释。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将其表述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那么在治疗中就应当按照既病防变的原则在疏理肝气的同时调补脾脏,从而维持脾的正常运化功能,改善肝的病理状态。

从五行相克理论来看,当人体某个脏腑出现疾患的时候,如果不加以治疗,就会牵连到其他脏腑,称为由此及彼的连续性的恶性循环,到一定程度,就会破坏身体内各系统的平衡,引发多种疾病。

编辑

曼曼

如果您有这些症状,请找藏奥堂!

春天泡脚,升阳固脱

夏天泡脚,暑湿可祛

秋天泡脚,肺润肠蠕

冬天泡脚,丹田暖和

藏奥堂中药熏蒸泡脚疗法的适应症:

1.内科疾病感冒、咳嗽、哮喘、头痛、痛风、便秘、中风、偏瘫、泄泻、痢疾、腮腺炎、腹痛、胃痛、胃肠功能紊乱、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肥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痛风、肝炎、脂肪肝、囊肿、胆囊炎、失眠、老年痴呆、冠心病、神经痛、紫癜、运动性疲劳、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病、癫狂、盗汗等。

2.外科疾病疖肿、软组织感染、下肢浅静脉炎、下肢深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外伤血肿等。

3.骨伤科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腱鞘炎、股骨头坏死、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急慢性腰痛、坐骨神经痛、大脚骨、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症、各类骨折、骨外伤功能恢复等。

4.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尿道综合症、外阴白色病变、多囊卵巢综合症、盆腔瘀血综合症、盆腔包裹性积液、原发性痛经、宫颈糜烂、子宫肌瘤、急性乳腺炎、妊娠呕吐、产后康复、产后身痛、月子病、更年期综合症等

5.男科疾病前例腺炎、前列腺增生、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等。

6.皮肤科疾病荨麻疹、牛皮癣、痤疮、粉刺、疱疹、湿疹、皮肤瘙痒、疥疮、皮炎、红斑狼疮、鱼鳞病、硬皮病、白癜风、灰指甲、脚气、褥疮等。

7.其它干咳、鼻炎、耳炎、口眼歪斜、痔疮、结肠炎等。

此外,还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以及免疫力低下、亚健康状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gkm.com//mjcczl/134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