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门诊,有位朋友拿着B超报告单问我,“毛医生,体检发现宫颈息肉,要不要紧啊?会不会癌变啊?”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先认识一下,什么是息肉?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腺瘤及其他肿瘤等。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临床表现多见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肠道息肉综合征,这些病变虽属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恶变倾向。医学上一般按出现的部位给它命名。如长在声带上的称"声带息肉",出现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肠腔内的称为“肠息肉”,以此类推。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又称"多发性息肉"。那些生长在皮下的囊肿、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瘤、肌肉内的肌瘤等,也可引起体表的隆起,但不属息肉范畴。既然叫宫颈息肉,那么肯定是生长在子宫颈上的。女性子宫和卵巢的许多疾病,平时没有什么明显症状,都是在体检中发现的,宫颈息肉也是这样。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完全没有症状,长了息肉也感觉不出来。而剩下三分之二的女性,即使有症状,但也很难引起注意。因为宫颈息肉的症状主要是白带异常以及少量出血,或者性生活以后出血。因为有些息肉表面充血,在性生活中接触到它们的时候,就会引起接触性出血。但如果这些息肉长的位置接触不到,那就不会引起出血,所以也就很难发现察觉了。因此,门诊中遇到的大多数宫颈息肉患者,都是在妇科检查中发现的。一看到自己有宫颈息肉,患者们往往比较害怕,会自己多方查找资料和寻医问诊,“宫颈息肉有什么危险呢?怎么治疗?”简单来说,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表现的一种,在已婚妇女中比较多见。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黏膜增生;也可能是因为内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过高所导致,或者是由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手术操作或机械刺激、病原体感染导致。因子宫有排除异物倾向,可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般来说,宫颈息肉大多在40岁以后的女性身上发现。息肉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多在1cm以下,较大的息肉可能出现一定的临床症状,较小的息肉可无任何症状,只是在妇科检查时被发现。息肉给女性带来的影响,首先是性生活不和谐,容易性生活后出血。另外,就是用力大便后宫颈息肉也可能导致出血,平时应多注意观察。宫颈息肉的另一个危害是影响怀孕,因为息肉刚好挡住了宫颈口,影响精子进入子宫。不过由于宫颈息肉发病的患者年龄比较大,所以倒也还好。但如果40岁以后想生二胎的,那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处理了。如今各种妇科疾病都有年轻化的趋势,三十多岁的女性同样也要引起注意。那么,得了宫颈息肉危险么?其实,宫颈息肉属于良性肿瘤,虽然有恶变的可能性,但不到1%,大约有千分之三的概率,而且往往出现在45岁以后的女性身上。所以,如果临近更年期或者已经绝经了的女性,却长了宫颈息肉,更要引起警惕。一经确诊应行息肉摘除术,标本送病理检查。宫颈息肉以手术摘除为主,以防因治疗不彻底而复发。由于息肉易于复发,摘除后还可再长,因此应定期复查,并应积极治疗阴道炎。不应忽略的是应定期作宫颈刮片检查,以除外恶性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gkm.com//mjccyy/126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