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阴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外阴囊肿症状 >> 别说女人太神秘
申明:图片来源网络,不要求联系方式,知道也不告诉你们。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一.女性生殖系统
1.外生殖器
(1)阴阜:耻骨联合前方隆起的脂肪垫(女性第一性征),青春期开始生长阴毛,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女性第二性征)。
(2)大阴唇:邻近两股内侧,起自阴阜,止于会阴的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外侧面与皮肤相同,内含皮脂腺和汗腺,内侧面湿润似粘膜,皮下为疏松的结的结缔和脂肪组织,富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局部受伤,出血易形成大阴唇血肿。未婚妇女: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盖阴道口及尿道外口。经产妇大阴唇:两侧分开(分娩);绝经后:大阴唇呈萎缩状,阴毛稀少。
(3)小阴唇: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皱襞,无毛,富含神经末梢,敏感。
(4)阴蒂:由海绵体组成,分阴蒂头、阴蒂体和两个阴蒂脚,富含神经末梢,极敏感,勃起性组织(与男性阴茎相似)。
(5)阴道前庭:两小阴唇之间的裂隙,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两侧为小阴唇。
①前庭大腺又称巴多林腺,若因感染腺管口闭塞,形成前庭大腺脓肿,若仅腺管开口闭塞使分泌物集聚,形成前庭大腺囊肿。
②尿道外口后壁有尿道旁腺,容易有细菌潜伏。
2.内生殖器
(1)阴道:为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上端包围宫颈,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隆(阴道穹),按其位置分为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为盆腔最低部位,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阴道壁有很多横纹皱襞,故有较大伸展性,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覆盖,无腺体,阴道粘膜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幼女及绝经后妇女的阴道粘膜上皮甚薄,皱襞少,伸展性小,容易创伤而感染。阴道壁因富有静脉丛,故局部受损伤易出血或形成血肿。
(2)子宫:壁厚、腔小、以肌肉为主,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成年人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7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量约5ml。
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状称宫颈,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
①子宫峡部:在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约1cm。因其上端解剖上较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因其下端粘膜组织在此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称为组织学内口。
宫颈管(cervicalcanal)宫颈内腔呈梭形称成年妇女长约2.5~3.0cm,其下端称宫颈外口。
②未产妇的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宫颈外口受分娩影响形成大小不等的横裂,而分为前唇和后唇。
③宫体壁由3层组织构成,外层为浆膜层(脏层腹膜),中间层为肌层,内层为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分3层,即致密层、海面层、基底层。内膜表面2/3为致密层和海面层,统称为功能层,发生周期性脱落。余下l/3靠近子宫肌层的内膜无周期性变化。
子宫肌层:厚,非孕时厚约0.8cm,由平滑肌束及弹力纤维所组成。肌束纵横交错如网状,大致分3层:外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多各方交织。肌层中含血管,子宫收缩时血管被压缩,能有效制止产后子宫出血。
子宫浆膜层:为覆盖宫体底部及前后面的腹膜,与肌层紧贴,但在子宫前面近峡部处,腹膜与子宫壁结合较疏松,向前反折以覆盖膀胱,形成膀胱子宫陷凹。在子宫后面,腹膜沿子宫壁向下,至宫颈后方及阴道后穹隆再折向直肠,形成直肠子宫陷凹亦称道格拉斯陷凹,并向上与后腹膜相连续。
④宫颈: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亦含有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宫颈管粘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粘膜层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碱性粘液,形成宫颈管内的粘液栓,将宫颈管与外界隔开。宫颈阴道部为复层鳞状上皮,表面光滑。在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粘膜受性激素影响也有周期性变化。
⑤子宫韧带共有4对
a圆韧带:呈圆索形得名,长12~14cm,由结缔组织与平滑肌组成。起于子宫双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下方,然后向前下方伸展达两侧骨盆壁,再穿过腹股沟管终于大阴唇前端。圆韧带肌纤维与子宫肌纤维连接,表面为阔韧带前叶的腹膜层覆盖。有使宫底保持前倾位置的作用。
b阔韧带:覆盖在子官前后壁的腹膜自子宫侧缘向两侧延伸达到骨盆壁,形成一对双层腹膜皱壁。阔韧带分为前后两叶,其上缘游离,内2/3部包围输卵管(伞部无腹膜遮盖)
外l/3部移行为骨盆漏斗韧带或称卵巢悬韧带,卵巢动静脉由此穿过。
c主韧带:宫颈横韧带,在阔韧带的下部,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为一对坚韧的平滑肌与结缔组织纤维束,起固定宫颈位置的作用,为防止子宫下垂的主要结构。
d宫骶韧带:从宫颈后面的上侧方(相当于组织学内口水平),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韧带含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外有腹膜遮盖,短厚有力,将宫颈向后向上牵引,维持子宫处于前倾位置。
若上述韧带、骨盆底肌和筋膜薄弱或受损伤,可导致子宫位置异常,形成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
(3)输卵管:分为4部分,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间质部管腔最狭窄,壶腹部为最常见受精部位,伞部有“拾卵”作用。
(4)卵巢: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产生和排出卵细胞,以及分泌性激素。扁椭圆形,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开始排卵后,表面逐渐凹凸不平。成年妇女的卵巢约4cm(左2.93,右2.88)×3cm(左1,48,右1.38×1cm大(拇指远节指腹大),重5~6(10-16)g,呈灰白色;35岁后开始逐渐缩小,绝经后卵巢萎缩变小变硬(生育期的1/2,小指远节指腹大)。左侧略大于右侧。外侧的卵巢悬韧带或骨盆漏斗韧带连于骨盆壁;内侧的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连接。卵巢表面无腹膜,由生发上皮(单层立方上皮)覆盖。卵巢白膜为生发上皮内有一层纤维组织。再往内为卵巢组织,分皮质与髓质;皮质在外层,其中有数以万计的原始卵泡(又称始基卵泡)及致密结缔组织(卵巢间质);髓质在中心,无卵泡,含疏松结缔组织及丰富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少量与卵巢悬韧带相连续、对卵巢运动有作用的平滑肌纤维。
3.血管、淋巴及神经
(1)动脉: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及阴部内动脉。
①卵巢动脉:自腹主动脉分出(左侧可来自左肾动脉)。在腹膜后沿腰大肌前下行至骨盆腔,跨过输尿管与骼总动脉下段,经骨盆漏斗韧带向内横行,再经卵巢系膜进人卵巢门。卵巢动脉并在输卵管系膜进人卵巢门分出若干支供应输卵管,其末梢在宫角附近与子宫动脉上行的卵巢支吻合。
②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在腹膜后沿骨盆侧壁向下前行,经过阔韧带基底部、宫旁组织到达子宫外侧,距子宫颈内口2cm处横跨输尿管之子宫侧缘,此后分为上下两支:宫体支、宫颈-阴道支。
③阴道动脉:髂内动脉前干分支。供应阴道中、下段前后面及膀胱顶、膀胱颈。
阴道上段由子宫动脉宫颈阴道支供应,下段主要由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供应。
④阴部内动脉为骼内动脉前干终支。经坐骨大孔的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绕过坐骨棘背面,再经坐骨小孔到达会阴及肛门。分出4支痔下动脉、会阴动脉、阴唇动脉、阴蒂动脉。
供应外阴的还有阴部外动脉股动脉发出的分支,供应阴阜附近的皮肤及大阴唇前部。
女性生殖系统动脉有丰富的吻合支。
(2)静脉:盆腔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并在相应器官及其周围形成静脉丛,且互相吻合,故盆腔静脉感染容易蔓延。卵巢静脉出卵巢门后形成静脉丛,与同名动脉伴行,右侧汇入下腔静脉,左侧汇入左肾静脉,故左侧盆腔静脉曲张较多见。
(3)淋巴:女性盆部具有丰富的淋巴系统,淋巴结一般沿相应的血管排列,其数目、大小和位置均不恒定。主要分为外生殖器淋巴与盆腔淋巴两组。
①外生殖器淋巴分为深浅两部分。
a腹股沟浅淋巴结:又分上、下两组,上组沿腹股沟韧带排列,收纳外生殖器、会阴、阴道下段及肛门部的淋巴;下组位于大隐静脉末端周围,收纳会阴及下肢的淋巴。其输出管大部分注人腹股沟深淋巴结,少部分注人骼外淋巴结。
b腹股沟深淋巴结:位于股管内、股静脉内侧,收纳阴蒂、股静脉区及腹股沟浅淋巴,汇入闭孔、骼内等淋巴结。
②盆腔淋巴分为3组:
髂淋巴组:由骼内、髂外及髂总淋巴结组成;
骶前淋巴组:位于骶骨前面;
腰淋巴组:位于主动脉旁。
③阴道下段淋巴引流主要入腹股沟淋巴结,阴道上段宫颈淋巴引流大部汇人闭孔淋巴结与骼内淋巴结,小部分入髂外淋巴结,并经宫骶韧带入骶前淋巴结。
宫体、宫底淋巴与输卵管、卵巢淋均汇入腰淋巴结。
宫体两侧淋巴沿圆韧带汇人腹股沟浅淋巴结,当内、外生殖器官发生感染或癌瘤时,往往沿该部回流的淋巴管传播,导致相应淋巴结肿大。
(4)神经
①外生殖器的神经支配:主要由阴部神经支配。
②内生殖器的神经支配:主要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所支配。但子宫平滑肌有自律活动,完全切除其神经后仍能有节律收缩,还能完成分娩活动。临床上可见下半身截瘫的产妇能顺利自然分娩。
4.骨盆:
(1)骨盆的组成
①骨盆的骨骼:由骶骨(5~6块骶椎)、尾骨(4~5块尾椎)、髋骨(2块,由髂骨、坐骨、耻骨融合而成)。
②骨盆的关节
耻骨联合:两耻骨之间有纤维软骨,形成耻骨联合,位于骨盆的前方;
骶髂关节:骶骨和髂骨之间,在骨盆后方;
骶尾关节:骶尾关节为骶骨与尾骨的联合处;
骶尾关节活动度与分娩有关。
③骨盆的韧带
骶结节韧带: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
骶棘韧带: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
骶棘韧带宽度即坐骨切迹宽度,是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指标,妊娠期受激素影响,韧带较松弛,各关节的活动性亦稍有增加,有利于分娩时胎儿通过骨产道。
(2)骨盆的分界
髂耻线(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两部分:
①假骨盆(大骨盆):分界线以上,前:腹壁下部,两侧:髂骨翼,后:第五腰椎;
假骨盆与产道无直接关系,但假骨盆某些径线的长短关系到真骨盆的大小,测量假骨盆的这些径线可作为了解真骨盆的参考。
②真骨盆(小骨盆,骨产道):位于骨盆分界线之下,是胎儿娩出的通道。有骨盆入口、骨盆出口。两口之间为骨盆腔,前浅后深的形态。后壁为骶骨与尾骨,前壁为耻骨联合和耻骨支,两侧为坐骨、坐骨棘、骶棘韧带。
坐骨棘位于真骨盆中部,可经肛诊或阴道诊触分娩过程中是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
(3)骨盆的类型:根据骨盆形状分为4种类型
①女型:骨盆人口呈横椭圆形,髂骨翼宽而浅,人口横径较前F径稍长,耻骨弓较宽,两侧坐骨棘间径≥10cm。最常见,为女性正常骨盆。在我国妇女骨盆类型中最常见,占52%~58.9%。
②男型:骨盆入口略呈三角形,两侧壁内聚,坐骨棘突出,耻骨弓较窄,骶坐切迹呈高弓形,骶骨较直而前倾,致出口后矢状径较短。呈漏斗形,易至难产。较少见,1%~3.7%。
③类人猿型:骨盆人口呈长椭圆形,骨盆人口、中骨盆和骨盆的出口横径均缩短,前后径稍长。骶坐切迹较宽,两侧壁稍内聚,坐骨棘较突出,耻骨弓教窄,但骶骨向后倾斜,故骨盆前半部窄,后半部宽。骶骨往往有6节且较直,故较其它型深。占14.2%~18%。
④扁平型:骨盆人口前后径短而横径长,呈扁椭圆形。耻骨宽,骶骨失去正常弯度,变直向后翘或深弧型,故骨短而骨盆浅。在我国妇女较常见,占23.2%~29%。
临床多见混合型。
5.骨盆底:
封闭骨盆出口,盆腔脏器赖以承载并保持正常位置。若骨盆底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可影响盆腔脏器位置与功能,甚至引起分娩障碍;而分娩处理不当,亦可损伤骨盆底。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后方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降支、坐骨升支及坐骨结节。
6.会阴
广义会阴:封闭骨盆出口的所有软组织。
狭义会阴:又称为会阴体,阴道口与肛门间的软组织。厚3~4cm,由外向内逐渐变窄呈梭状,表面为皮肤及皮下脂肪,内层为中心腱。
7.历年真题:
(1)有关子宫峡部形态学特征的描述,正确能的是:
A上端为组织学内口B非孕时长度约为1cmC为子宫较宽的部分D下端为解剖学内口
E临产后形成子宫下段达脐平
答案:B
(2)欲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不需要切断的韧带是:
A圆韧带B卵巢固有韧带C卵巢悬韧带D阔韧带E主韧带
答案:B
========丁香园执考助手========
=====ou=====
↓↓怎样治愈白癜风白癜风传染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gkm.com//mjccby/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