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
1、小动作大作用:十指抓伸!2、“两头婚”在江浙兴起,男不娶女不嫁。3、道家长寿功:提肛!固精益肾、延缓衰老!4、小学课文里的动植物都来这本书里聚会了!5、全面停止输液,我们必须要知道的真相!

家长朋友们都应该对孩子私处有一定了解,给孩子看一看,千万别觉得难为情,有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孩子也能少受点罪。

有些问题已经错过了最佳解决时间;还有些疾病没有症状,不疼不痒,孩子也很少会跟家长主动沟通。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男性宝宝下体的常见问题。

1、包茎

宝宝包茎是指由于包皮口狭小,或包皮与阴茎头粘连,使包皮不能向后翻开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一般男童出生后都存在包茎,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包茎逐渐好转。

包茎的分类

生理性包茎:小男孩出生后都有生理性包茎,即包皮与阴茎头之间发生粘连、包皮口狭小、包皮不能上翻、阴茎头不能显露。多半可在出生后数月逐渐自愈。

病理性包茎:是指其包茎在较长的时间内(3岁以后)未能自愈。

包茎的危害

无论生理性包茎还是病理性包茎都是有一定危害的。

小便阻力大、小便无力、小便分散、尿频、包皮口反复感染、红肿、尿痛、尿路感染,不舒服的时候孩子会有意地抓挠丁丁。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们不要责备孩子,应该脱下裤子看看孩子的私处情况。

此外,包茎还会影响丁丁的发育,甚至影响孩子以后的性福。

包茎怎么办?

与其被割,不如早期干预!

对于包茎的早期干预必须要及早、方便、有效、无明显疼痛。

家长可以利用帮幼儿清洗外阴的机会,反复多次上推包皮,逐步扩大包皮口,露出头头,这个方法可以加快包茎的自愈速度,每次上推bao皮疼痛不明显,幼儿易接受,但是时间较长,家长得多多坚持。

如果3岁后仍有明显的包茎,或3岁内包皮口明显狭窄,无法徒手上翻,经常引起包皮炎症的患儿应及早进行包皮口扩张,然后再向上撸;对于某些严重的、扩张效果不好的包茎,如疤痕型包茎,那就没办法了,只能做手术了。

2、隐睾

字面意思就是隐藏起来的「蛋蛋」,指睾丸未下降至阴囊,包括睾丸下降不全和睾丸异位。临床上绝大多数隐睾为睾丸下降不全,异位睾丸最常位于腹股沟浅表小窝内或者阴囊入口处,总结一句话就是在阴囊里摸不到「蛋蛋」。

隐睾的危害很大,主要有生育能力降低和恶变的可能。

正常情况下,阴囊中的温度比体温低约1.5℃~2℃,这样才可以维持「蛋蛋」正常的生精功能。

如果有隐睾的话,「蛋蛋」的温度就会增高,生精能力变差,精子的成活率也低。双侧隐睾症引起不育的概率达50%以上,单侧隐睾达30%以上。隐睾易发生恶变,尤其是位于腹膜后的隐睾,恶变的几率较普通人高20~35倍。

所以,对于出生后6个月,不管什么原因,在阴囊内没有摸到「蛋蛋」,医院检查,确为睾丸者,应及早手术。

3、鞘膜积液

刚才说了阴囊里没有「蛋蛋」,现在就说一说阴囊变大的问题。

鞘膜积液就是指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因为先天性腹膜鞘膜突在出生前后未能闭合而形成的一个鞘膜腔,它导致液体的积聚、扩张而形成腔囊,俗称「水蛋」。

若积液巨大,阴茎缩入包皮内,会影响孩子排尿和行走。

根据鞘状突闭合的位置不同,可分为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交通性鞘膜积液(先天性)、混合型鞘膜积液五种类型。

一般而言,2岁以内的孩子,鞘状突还有闭锁的可能,也就是说鞘膜积液还有自行消退的机会。如果鞘膜积液体积不大、张力不高,摸上去比较软的话,可以先观察,等到2周岁以后如果还没消失的话,就建议手术治疗了。

但如果鞘膜积液张力较高,摸上去比较硬、比较实的话就可能影响「蛋蛋」的血液循环,严重的会导致「蛋蛋」萎缩,这种情况就建议早一些手术了。因全身疾病引起的积液,当全身疾病痊愈后,积液可逐渐被吸收。

4、小儿尿道口下裂

尿道下裂是男性下尿路及外生殖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尿道开口在阴茎腹侧正常尿道口近端至会阴部的途径上,多数病例伴发阴茎下弯。

主要3方面原因:

遗传因素,尿道下裂发病有一定的家族倾向。内分泌因素,从胎睾中产生的激素影响男性外生殖器的形成。胚胎学因素,即胚胎期外生殖器发育异常所致。

由于尿道下裂患儿多不能正常站立解尿,容易造成其心理负担,影响心理发育,现多主张早期手术,手术年龄可提前至6个月。

5、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和疝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发生主要因素是先天性因素,腹股沟疝主要是由鞘状突未关闭所致,脐疝是由于脐环不能及时缩小闭合,早产儿、低体重儿因出生时生长发育不完全所致。

一岁以上的小儿腹股沟疝不能自愈,脐疝患儿如果年龄在4岁以上或脐环直径为2~3cm,及以上者,应考虑手术。

6、其它良性畸形

睾丸肿瘤,常见症状是无痛性睾丸增大,多发于3周岁以前。

畸胎瘤或其它良性畸形等,主要是与胚胎发育不正常、遗传基因或染色体异常有关系。发病均为罕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gkm.com//mjccby/13426.html
------分隔线----------------------------